《中国机长》观后感

时间:2024-10-29 10:33:39
《中国机长》观后感5篇

《中国机长》观后感5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机长》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机长》观后感1

今日跟朋友去临时起意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三部热门电影里面,选了《中国机长》,看完电影之后,我忍不住给自我点了个赞:太会挑电影了。

有三个方面的感悟,忍不住分享一下。

1、细节决定对接。

我是一个泪点挺高的电影,可是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在几个情节上,忍不住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可惜的是,这几次都是情绪刚出来,就又回去了,想了想,还是细节做的不到位,缺少该有的张力。

让我感动的地方,并不是剧中刻意煽情的地方,而是那些对细节的呈现,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可能是为了不体现个人英雄主义,电影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对各个场景都想着力体现,结果,倒是没了重点。

异常让我遗憾的是,结尾的时候,当飞机快要滑出跑道的时候,正是最高潮的地方,却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还有镜头语言反复几次给了副驾的脚几个镜头,作为观众的我,分明明白,导演是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但最终也没有领会到,导演想体现什么。

电影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导演拼命想体现的细节,拼命想用力的地方,都有些用力打在空气中的感觉。

2、职业电影,急需提高水准。

我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跳出来一个词“职业剧”。

我突然发现,我们的艺术作品,比如电影、电视剧,却很少拍跟生活相关的职业剧,好不容易出来一些职业剧,还都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感情肥皂剧,或者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家庭伦理剧,甚至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政治说教剧。

所以,电视、电影,变成了李敖说的“电视是一个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影视宣传,实际上是个大众文化的洗脑。刚才,我在雨中散步的时候,想这个问题,突然想到我们电视剧中的几个影响力。

第一,帝王剧、后宫剧最流行。所以,我们国人的帝王梦和皇后梦是最严重的。

第二,感情肥皂剧次流行。所以,当帝王梦、皇后梦实现不了的时候,就开始追求巨婴式的感情梦。

第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土豪剧流行。在剧中,挣钱、变美、当官就意味着成功。所以,我们身边的人成功梦很严重,追求的也都是钱、美、官等。当然,这跟我们几千年的传统也分不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千里去当官,为了吃和穿”跟当下的价值观,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四,我们还有一种剧叫“神剧”,无论是神话剧也好,武侠剧也好,抑或是霸道总裁傻白甜也好,甚至是抗日神剧也好。在我看来,都能够归到神剧的行列。不为所动,这是浪费了人们的时间。为之所动,那就是制造了脑残,在追求幻觉的路上,一路不复返。

第五,还有一种剧叫“主旋律剧”,在我看来,这是另外一种“神剧”,我就不多说了。

好剧也有,我就不说了,好的嘛,不需要我来夸。

可是,我们的确是缺少走心的职业剧,以表现一些职业为视角的影视剧,这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当然,了解世界的方式很多,我们不能寄期望于影视剧,可是缺少影视的宣传,很多职业的确很难被寻常百姓知晓。

忍不住给我的好友点个赞,前些天见她的时候,她买了两本书,一本书是成人版职业大会,一本书是儿童版职业大全。我们连360行是什么都不明白,怎样可能安置好自我的人生。光有精神,只能是迅速枯萎。

3、人生这场戏,职业是主体。

这是我看这个电影最大的感受。

我最喜欢这个电影的地方就是,这个剧,没有那么刻意的去说教什么高大上。虽然,还有忍不住的地方,可是也许是因为导演刘伟强是香港人吧,所以,并没有大篇幅的讲什么精神,什么高尚,这是很值得称赞的。

有这样硬核的故事,压根不需要讲什么高尚,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高尚。

只是遗憾的是,故事里面,人的部分太少。这也许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现状,总是压抑人性的表现,总想刻意表现神性,实际上,人性压抑了,神性也没有体现出来。

我看完电影,很喜欢,但总觉得少很多东西。上网看原型故事,看到一篇评论,我觉得说的很好,说原型故事里面的机长如果牛逼程度是100分的话,电影里面只是演出了10分。一下子让我找到了感觉,缺少的东西就是这个。

电影很像把人拍成神,可是结果就是拍成了普普通通的人。

我出了电影院,感慨了一句,生生把一个神,拍成了人。这电影如果拍的到位了,应当是很多的热血青年想去当机长,想去当空乘,可是,我却没有这种冲动。因为并没有燃烧我的活力,也许是因为我已不年轻,可是我深刻的明白是因为他没有点燃。

最初的时候,我觉得是因为职业的硬核不够,看故事原型的时候,航空专家说,之所以飞机机长能创造这个奇迹。机长做对了3件事,从细节处说机长做对了28件事。

但可惜的是,从电影里面,我实在是没有看到这3件事是什么,更不要说是28件事了。

我只能依稀的被感动到,引用电影结尾处,朱亚文说的那句话“怎样那么牛啊?!”是啊,我只能模模糊糊觉得牛逼,可是却说不出来哪里牛逼。

最开始,我觉得是因为职业度不够,可是写到那里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形式、资料上的问题。

更深刻的原因是“我们的创作者没有人性”,我之所以打上引号,就是为了避免歧义。

每每这种时候,我们不敢着眼于人性,因为那显得太渺小了,只想从神性的高度去解读,结果一解读就假了,就失真了,没有了生命力,也就无法产生感染力了,也就没有张力了。

当我们把英雄拉下了神坛,才能真正把英雄送上人心中的神坛。

我从小就不喜欢看国内的战争片,第一部喜欢看的片子是《亮剑》,之后,我总结了之后明白了原因,因为之前的战争片里面的都不是人,都是神。而《亮剑》是塑造了一群人。《亮剑》之后,战争片才慢慢走出了“神剧”的漩涡,开始有“人剧”,人才愿意看。

最终,再一次证明一下我的立场:《中国机长》这个电影,很好,十分好,期望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职业化的电影”“人性化的电影”越多,电影人更有期望,民族也更有期望。不再造神,才能真正的通神。

《中国机长》观后感2

即将于9月30日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最近热搜不断,尤其前几天发布的“紧急呼叫”版预告中,多位机长急呼的“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尤为震撼,打动无数网友。

《中国机长》改编自20xx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紧急迫降的真实事件。记者看到,它同年7月就申请拍摄,今年1月开机,国庆就将登上大银幕。网友们连称“快速、高效”,同时,张涵予、欧豪、杜江组成的“机长天团”也备受期待。

改编自川航3U8633航班紧急 ……此处隐藏5801个字……组成员和机上乘客的家人与朋友,他们就像是此刻我们这些观众,忧心忡忡的密切关注着事态,却也无法帮上什么忙。在事件过去之后,刘传健机长曾被央视邀请参加《开讲啦》节目,主题是“从平凡到非凡”。刘机长在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时表现的异常淡定,就像他是在讲述别人的不凡故事。直到节目尾声,一位小姑娘哽咽着像刘机长表示感谢时,刘机长也一时间湿润了眼眶。这位姑娘事发时正和自己的男友一起坐在8633的机舱中,体验了一把生命的大起大落。

她说虽然自己第一次和刘机长面对面,但除了父母外,刘机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刘机长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两人激动相拥时,我明白了虽然两人从未谋面,但一起意外让他们拥有了同样不可磨灭的记忆。当刘机长提到重新回到岗位后有什么感受时,他说:“我觉得我的责任更重了,对生命的理解更进了一层,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敬畏生命。”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这辈子都无法亲身经历这样的危机与奇迹,无法体验到当事乘客和刘机长那跌宕的感受,但《中国机长》给了我们身临其境体验这样一次死里逃生的奇迹之旅的可能。这样一部影片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刘机长等奇迹们为什么能成为英雄。

9月30日,让我们走进影院,在向这些平凡又非凡的英雄致敬同时,也能够跟着《中国机长》一起,重新审视一下生命的分量。

《中国机长》观后感5

今年国庆档电影的三驾大马车:《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已经同时上映了,而且他们的预售票房都是过亿的,截止发稿,三大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票房突破10亿,《中国机长》票房7.9亿,《攀登者》只有4.5亿,由此可见,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这些年,大家对祖国的热爱和激情。

既然是献礼国庆70周年的主旋律大片,自然会加入“煽情”、“爱国”等主旋律桥段,这些肯定是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小编有幸看了《中国机长》的点映,谈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大家都知道,电影《中国机长》是根据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理飞机事故并将飞机安全备降成都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在整个世界的航空史上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事件的原型机长刘长健凭借自身过硬专业知识,在34分钟的时间就将飞机安全着陆,飞机上的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奇迹生还,刘长健也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

电影整体上基本还原了真实的事件,当然也有改编的地方,比如原型事件中飞机是没有穿越电闪雷鸣的云层的,还有飞机的驾驶舱仪表等损坏是比较严重的,而电影里并没有体现出来,至于机长、乘务员、乘客等人物的刻画也是经过艺术加工,所有的改编都是为了使电影更加的商业化。

电影剧情就是事件的原型,大家都很清楚了,所有只要安安心心跟着机长在电影院经历一次惊心动魄的高空遇险就可以了。

电影整体还是比较合格的,评分在7分左右,高颜值的机组人员占了很多分哦!而且相信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些帅锅美女去捧场的,当然也有人说了,国庆节的三部大片我都要刷!

男神团里有不乏稳重内敛的张涵予,正气凛然的杜江,加上痞帅的欧豪,甚至暑期大火的李现也在电影中客串了频繁紧锁双眉的管制员,演技还是不错的!

女神团有带队的袁泉,她在电影里的沉着冷静和临危不乱给我们很深的印象,乘务员有张天爱、李沁、张雅玫、杨祺如,她们的空姐装扮确实是整部影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然,还有杨颖的戏份,虽然出场不多,但依然非常惊艳!

不过,电影中最加分的要数正能量满满的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原型人物刘长健在看完电影也说拍的非常好,张涵予的表演也非常到位,看过整个事件人物采访纪录之后,我们对机长只有深深的敬佩,一百多个鲜活的生命背后,是一百多个家庭,无论是谁经历一次这样的惊险之旅,都会难忘终生吧!

电影优点很明显,但是缺点也一样显露无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角色刻画不够深入

除了两个机长一个副驾,还有袁泉的乘务长戏份多一点之外,其他演员的几乎没什么戏份,但是对于剧情的发展、飞机的成功备降都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的,几个主角加上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加上还有要结婚的乘务员,虽然丰富了剧情,但也只是蜻蜓点水,那些一闪而过的乘客镜头就显得非常勉强了,只是如果没有这些,电影在剧情方面似乎就更加的单薄了!

细节BUG,硬伤很多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杜江作为机长在自动巡航的空档应该是可以休息的,但也不至于跑到乘客的位置上撩妹吧?

李沁昏迷之后,为什么乘客都视而不见?反而袁泉呼叫几声就奇迹般的醒了过来?就算这些都可以理解,为什么结尾又是包成粽子担架出去的呢?

电影改编成穿越云层当然是非常合理的,这样也很好的体现了机长的机智和意志力,但是导演,您是不是小看了飞机在近万米高空几百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那么大的冰雹砸到机舱里的威力,毕竟,就算在欧豪头上砸几个洞我也不奇怪啊!

袁泉演技当然是非常好的,事故发生后的冷静以及临危不乱都是非常好的正面教材,但是强行加上的内心戏是怎么回事呢?我一脸懵逼!

所有的乘客都毫发无损,但是伤的最重的欧豪不用医治直接跑去跟张天爱谈情说爱,顶个大包下机的时候医护人员只是问了一下就不管了?他完全被乘客忽视,最后乘客还嚷嚷要见机长,然而乘客好像都立马认出来张涵予就是机长,他脸上写了我是机长吗?杜江不也是机长吗?这里确实有点强行煽情的意味。

机长回家之后,只抱了妻子和女儿,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无动于衷的坐在原地,然后一起说了欢迎机长回家,本来航空爱好者将这个信息散播出去,大家一起为机长和8633加油还是蛮感人的,机长回家了应该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事,但这哪是欢迎机长回家的气氛呢?本该煽情的地方,却完全少了煽情该有的气氛!

强行加入的一些镜头令人突兀

原型事件是34分钟成功备降,也就是风挡玻璃碎裂到飞机安全着陆的时间,所以整个电影的高潮也只在于机长是怎么应对事故和机组人员的配合,加上乘务人员的协调和乘客的一系列表现,这个时间应该半小时内!

划归到电影里面,我们看到了机长顽强的意志力,甚至脱离危险的欧豪副驾还是电影唯一的笑点,杜江也做到了完美的配合,乘务长和乘务员也做到了专业内应有的素质,但是其他演员的戏份,总给人多余的错觉!

比如,杜江一开始撩的姑娘,给过很多个镜头,有些镜头也许是刻意的,但是有些镜头真的太多余了,还有机长的部分,在那种紧急关头,女儿过生日的念头应该一闪而过才对,更多的去刻画机长处理事故解决问题会不会更好呢?

飞机着陆滑行的时候,关晓彤的特写镜头也是非常之多,表情可谓过于浮夸,甚至大荧幕黑屏后,大家都准备散场,结果来个一年后聚餐的剧情,所谓高潮处不怎么高潮,该结束的地方反而如此的拖沓!

导演刘伟强可是执导过《无间道系列》的大牌,难道我该怪编剧吗?

最后,整体来说,作为献礼国庆70周年的电影,《中国机长》已经合格,只要把电影的原型事件还原就已经成功了,虽然惊喜不多,但是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大部分观众还是被高度紧张的气氛给代入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飞机每次划过大荧幕的轰鸣声!

《《中国机长》观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