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狼》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8篇)
导语:《狼》这篇课文选自蒲松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的第二则。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蒲松龄《狼》公开课优质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一些重要实词的含义及其用法。
2、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探究中把握形象,领悟主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简介作家作品:
1、清朝时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他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于是他在路边摆起茶烟摊,向过路人搜集奇闻怪事,整理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计491篇,约40余万字。被后世广为流传。书中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拟人化、社会化,以充分表达其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他就是——
2、(投影屏1,展示作者、作品)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投影屏2,展示故居、评价)
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名篇《狼》,看看一个屠夫和两只狼相遇后命运如何?
(投影屏3,展示初读要求)
(二)初读原文,字正腔圆 :
1、自读要求:借助书下注,大声朗读,读准读通。
2、指一生朗读 → 学生纠错 → 老师强调 → 齐读明确:
(投影屏4,展示生词注音)
缀行zhuì 屠大窘 jiǒng 苫蔽成丘shàn 眈眈相向dān
目似瞑míng 止露尻尾kāo 假寐mèi 狼亦黠xiá
隧入 suì 意暇甚 xiá 两毙 bì 变诈 zhà
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投影屏5,展示句断)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投影屏6,展示要求)
(三)二读原文:疏文意,清思路
1、结合预习,小组合作通译,如遇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作好记号。
2、大组提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解疑,老师可略作提示、归纳,然后讨论解决。
3、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翻译理解:
(投影屏7,展示要求)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诵开头至“而两狼之并驱入故”,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并用文中的原句原词证明你这样回答是正确的。
a、屠户当天的生意如何? “担中肉尽,只有剩骨”。
b、那两条狼是远远地跟着屠户吗? 紧跟其后,“缀行甚远”。
c、两条狼团结吗?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还有“并驱如故”
(2)请同学们小声朗读“屠夫大窘”至“眈眈相向”,你们读完后,老师将提供一份上届学生翻译的译文,有四处错误,要求你辨出错误并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投影屏8,展示译文)
出示:屠户很困窘,害怕前后都遇到敌人。四面都有麦场,麦场主堆了很多杂物在里边,覆盖成了小山丘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它的下边,卸下担子拿起刀子。狼不敢再向前了,它们和屠户面对面地坐着。
纠错明确: 敌:攻击 顾:看 眈眈:瞪大眼睛对着屠户 薪:柴草
(3)齐声朗读“少时”至课文结束,解释下列加点词及短语的意思。 (投影屏8,出示题目)
犬坐于前( )目似瞑( )意暇甚( )以刀劈狼首( )
洞其中( )断其股( )
(4)如果老师用“屠户遇狼”来起头归纳,你会各用哪些词来归纳后文呢?
屠户遇狼→ 屠户惧狼→ 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作者议狼
(投影屏9,出示图片)
(四)三读原文,大胆想象多角度探究:
(投影屏10,出示要求)
1、如果狼有思想的话,它们在两次自然分工的时候分别会怎么想? 贪婪、狡猾
2、想象一下屠户在投骨、暴起杀狼、转视积薪后这三次行动中分别会想些什么?
曾想妥协、后果断、勇敢、细心、除恶务尽
3、屠户之所以取得胜利还有什么原因吗?
占据有利地形→慌而不乱、沉着、敢于并善于斗争
4、结合原文,谈谈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
(投影屏11,出示要求)
请一二组同学齐声朗读文章的议论部分,
请三四组同学去掉“矣、哉、耳”后再读一遍,
大家比较一下有这些词和没有这些词语,句子在表达作者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嘲笑意味
你从这样一次斗争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投影屏12,出示要求)
生答→总结:屠户虽然一时糊涂,但幸运的是现实的残酷让他迅速清醒过来。为了不使自己成为狼的最后一块骨头。他当机立断,放弃了对狼的幻想,而拿起了——刀!果断出击、除恶务尽。看来,软弱妥协只能助长邪恶者的贪婪凶恶,导致“两狼之并驱如故”的结局。我们的正确态度也只能够是:拿起手中的刀这时候,老师所指的刀还是不是屠户手中的刀?象征着什么精神? 正义、斗争
(投影屏13,出示结论)
(五)组织全班再次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确实,面对邪恶势力,只要我们应用智慧勇敢斗争,坏人必将和“狼”一样“顷刻两毙”。在正义和智慧面前,一切邪恶永远都只能是跳梁小丑。让我们再一次为屠户的胜利喝彩,再一次嘲笑那两只贪婪狡猾的狼。让我们再次动情的朗读全文
(六)结语:同学们,让我们用正气,用勇敢,用智慧去涤荡世界上的一切邪恶!
蒲松龄《狼》公开课优质教案 篇2课堂教学目标
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思想教育内容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对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入示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 ……此处隐藏6408个字……”指奇异的故事。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
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自读指导
1.一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轻声朗读,圈点注音生字,读准课文。 学生大概圈点注音以下生字:
缀行zhuì 屠大窘 jiǒng 苫蔽成丘shàn耽耽相向dān dān
目似瞑míng只露尻尾kāo 假寐mèi 狼亦黠xiá
2.二读课文,小声朗读,自读自译,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难理解的词语。 学生可能框出以下词语:
缀行 从 并驱如故 大窘 顾 耽耽相向 弛担持刀 少时 径去 目似瞑
意暇甚 方 假寐 黠 顷刻 诈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用法:犬 、洞、意、遂、故、前、敌
3.三读课文,放声朗读,直至读顺: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绊、不读破句。
4.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5.译文指导
文言文翻译有“信、达、雅”三个原则。“信”就是翻译准确,合乎原文,“达”就是翻译通畅,“雅”就是翻译得美,要有文采。翻译方法不外乎:“对”、“换”、“留”、“删”、“补”、“调”、“变”七个字。
学生小组翻译,互相质疑。
6.四读情景。《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
四、复述故事
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创造性复述。
提示:①注意小说的情节结构:屠户遇狼(开端)、屠户惧狼(发展)、屠户御狼(发展)、屠户杀狼(高潮、结局)。
②学生可展开想象,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A设置环境。B添加动静。C加上声色。D安排远近。E配上衬景。F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
学生小组合作,互为补充。
3教师点评。
五、欣赏体味本文精彩描写
每位同学认真地选一个地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欣赏其妙。
老师先举个例子,如“一屠晚归”中“晚”说明当时路上已无人,“晚”渲染出当时的时间及恐怖的气氛,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一个小小的“晚”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品味语言,方法是用你的笔,圈出一个地方,然后写上一两个关键词,体现你的理解和点评。
学生独立进行语言赏析,全班交流。
重点落实文章第3、4段内容,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运用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狼的狡诈。
“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运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
六、主旨探究
文章在最后一段议论嘲讽的仅仅是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多方面谈感受。
师提示:狼代表了坏人,代表了恶势力,代表了困难。
明确: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特别是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遇
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应该像文章中的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七、拓展阅读
《狼》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把这则小故事和课文作比较,写得如何?又能得到哪些启示?谈谈你的想法吧!
蒲松龄《狼》公开课优质教案 篇8一、课型设计:
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课文内容。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三、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
2、朗读课文。
3、品读文章。
四、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
五、教学环节
(一)教学铺垫。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
(二)一读:读准字词,读懂词义,翻译文章。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缀、窘、苫蔽、弛、眈、瞑、隧、黠。
3、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4、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师强调以下字词。
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
②理解字意:去()股()盖()耳()
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④辨析字意:目似瞑,意暇甚。恐前后受其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三)二读:读顺句子,理清思路,把握情节。
1、请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
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朗读停顿的关系。演读全篇课文。
(四)三读:读美文句,品读课文。
1、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2、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
①读出轻重。
②读出快慢。
③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3、请同学们以“……写出了……”或“……表现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4、请同学们自找内容,展开想象,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添枝加叶”的描叙。教师作适当点拨。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千万不要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要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说。
文档为doc格式